10 月 22 日,NBA 常规赛首日的湖勇对决以湖人 109-119 不敌勇士告终。赛后,湖人核心东契奇的采访没有聚焦于自己 43 分 12 篮板 9 助攻的准三双表现,反而将目光投向队友艾顿,坦诚反思:“我没有给他足够的触球机会,今天这赖我了。我必须得帮他。” 这番主动担责的言论,既显露出东契奇的团队意识,也点出了湖人本场进攻端 “内外失衡” 的核心问题,而两人的赛场数据与比赛进程,更让这份反思显得格外真切。
此役东契奇的个人表现堪称 “孤胆英雄” 的范本。他出战 41 分钟,几乎打满全场,在勇士的重点盯防下仍交出 27 中 17 的高效答卷 —— 即便三分线外 10 投 2 中手感欠佳,也能凭借犀利的突破、细腻的篮下终结砍下全场最高的 43 分,还顺带拿下 12 个篮板、送出 9 次助攻,防守端也有 2 次抢断和 1 次盖帽入账,攻防两端都拼到了极致。比赛中,他多次在勇士双人包夹下强行突破得分,第三节单节狂砍 15 分,一度将分差缩小至 3 分,用个人能力撑起了湖人的进攻。但这份华丽数据的背后,却隐藏着湖人内线的 “沉默”—— 作为球队首发中锋的艾顿,全场仅获得 7 次出手机会,成为了进攻端的 “边缘者”。
艾顿的赛场处境,与东契奇的反思形成鲜明呼应。他出战 34 分钟,虽以 5 中 5 的百分百命中率拿下 10 分,还贡献 6 个篮板和 1 次盖帽,防守端尽职尽责保护篮筐,但进攻端的参与感远低于预期。全场比赛,艾顿多数时间在禁区充当 “蓝领”,仅有的得分要么是抢下前场篮板后的补篮,要么是接队友简单传球后的篮下吃饼,几乎没有主动持球发起进攻的机会。第二节还剩 6 分钟时,艾顿在篮下卡位要球,挥手示意东契奇传球,可东契奇彼时正被勇士两名球员包夹,仓促间选择强行突破,最终失误丢球;第三节湖人追分的关键阶段,艾顿在禁区无人防守,站在篮下等待传球,东契奇却选择个人单打,最终上篮被勇士球员封盖 —— 这样的场景反复出现,让艾顿逐渐淡出进攻体系,湖人也失去了 “内外联动” 的机会,只能依赖东契奇的个人突破,进攻战术单一化的问题被无限放大。
东契奇的主动揽责,不仅是对队友的尊重,更道出了湖人失利的关键原因之一。本场比赛,湖人过度依赖东契奇的 “单核驱动”,进攻端缺乏有效传导,除东契奇与里夫斯(18 分)外,其余球员得分均未上双,团队配合的流畅度远不及勇士。反观勇士,巴特勒、库里与角色球员多点开花,通过频繁的传球转移撕开湖人防线,单场送出 28 次助攻,比湖人多出 12 次。若东契奇能更早意识到为艾顿创造机会,利用艾顿在篮下的身高优势吸引勇士防守,或许能为外线球员创造更多空位机会,打破 “单核攻坚” 的僵局。
赛后艾顿在采访中并未抱怨,反而为东契奇辩护:“卢卡已经承担了太多压力,他做得很好,我也需要在防守端做得更出色。”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,湖人若想在詹姆斯缺阵期间稳住战绩,必须激活艾顿这一内线支点。东契奇赛后也承诺:“下一场比赛,我会多观察艾顿的位置,多给他传球,我们需要他在进攻端发挥作用,这是我们赢球的关键。”
这场失利对湖人而言并非坏事,它暴露了球队进攻体系的短板,也让东契奇意识到 “团队配合” 比 “个人英雄主义” 更重要。随着赛季推进,若东契奇能兑现承诺,与艾顿形成更默契的内外配合,湖人的进攻效率必将大幅提升,而这场比赛的反思,或许会成为球队调整的重要起点。